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8 03:08 来源:未知 作者:joseph 点击:次
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1《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透过了解鲧(禹的父亲)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方法和结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禹既为失去父亲而痛苦,更为父亲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述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状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能够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我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所以顾不上自我的家了。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情绪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构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到达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2《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于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炼,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故事,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与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配有插图画面,泓括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火热朝天的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观察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从课文当中获取信息教学中,教学中我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讲故事能力为辅,穿插阅读训练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体编排课文,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在本次教学过程当中,我更多的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学生书写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正。通过讲授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做好每一件事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3我今天执教的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大禹治水》。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练,结构清晰。我们知道,部编版教材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这篇课文所在的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人”,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丰功伟绩;随单元安排的语文学习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因而在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先贤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也要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孩子们正在学的第三单元中老师已经初步有所训练,本篇课文中出现的“小泡泡”,提示用“联系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课后习题又建议采用“先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猜一猜,再查字典去验证”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基于此,我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对词语的学习我想不仅引导孩子能够理解,更希望能帮助孩子掌握理解的方法。本课的“泛滥”、“灾难”、“挡水”、“到处奔走”、“疏导”、“安居乐业”等是关键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这些词语,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其次,在领悟人文主题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朗读故事、讲述故事,例如: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以及“到处奔走”等词,引导学生先提取具体信息,再展开想象,接着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在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朗读教学中,我适当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尽量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朗读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过多过满,这一点没有能落实到位,非常遗憾。此外,结合本册教材出现的“快乐读书吧”栏目,联系到本课故事选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本《山海经》,我在课前课后都进行了推荐阅读,课前通过谈话,提示学生读一本书要关注到哪些基本信息,尝试根据书名去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课后结合本课训练重点,提醒孩子阅读不忘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期让孩子初步形成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体系,掌握读书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4《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一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千千万万、很多”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5《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1.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有三个环节给了我触动。 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开展“识字擂台赛”,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二、写字教学。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刘爽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三、讨论: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些词语:聪明(因为他看小孩游戏就想到了治水的办法)、善良(帮助老百姓治水)、坚强(不放弃治水)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大禹治水课后教学反思6课文《大禹治水》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人公禹十三年率先垂范,坚持抗洪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顾大家,最终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造福百姓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光辉形象代代相传,激励华夏儿女为救国救民奋力前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都是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的人物故事。“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流程来学习大禹的伟大故事。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刚刚发展阶段,他们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充满好奇心,这是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脉络的良好基础,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独立识文断字、初步理解人物美好品质的能力,同时两年的小学生涯已经培养了孩子较长时间的专注力,所以,学生应该能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够透过文字表面理解编写者所要灌输孩子的道德理念和实践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也通过启发诱导顺势而为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领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是分析学情,我觉得不能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完成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其中抓关键词句,练习讲述本课故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在讲故事同时提高表达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我依据课标和学情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二、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练习讲故事;三、讲述故事,借助提示,完整讲述,学以致用;四、课后延伸,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我的教学重点是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讲故事。在讲授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一边让孩子们通过随文识词的方法理解词语,一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渗透文本。讲授洪水泛滥环节,通过动画视频的直观教学,孩子们明白了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理解了治水的必要性。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提取出关键词语,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练习讲述本段故事。但是个别学生学习速度不理想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逐步放手孩子们选择关键词语讲好本段故事,授之以渔。百分之九十的孩子能够完成任务。提取三四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时,我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找,去提取关键词语,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大增,最后在自己提取的关键词语的帮助下,顺利地讲述了这两段故事。百分之八十孩子能达标。最后我通过课后题中的“课后提示”,让孩子们根据课后提示的关键句子,完整地讲述故事,这样由老师的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不仅“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于渔”。不但让孩子们掌握了课文内容,更让孩子们学会了讲述故事的方法。百分之八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节课存在不少缺憾的地方:朗读指导的训练比较单一;受时间限制,对学困生循循善诱太少;动笔训练不够到位;学生展示面不够宽等等。此生有涯学无涯,以后我会继续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更上层楼。 |
- 上一篇:大班社会活动交通安全说课稿
- 下一篇:语文教学感悟及反思